计算机网络专业

作者: 时间:2016-03-25 点击数:

计算机网络技术

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及健康的劳动态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专业知识的,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网络应用能力的,适应我国信息产业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从事网络管理及相关岗位的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

以企事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岗位适应性为导向,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技能:

1. 基本素质

* 政治思想和法律道德素质;

* 科学文化素质;

*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公关能力;

* 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

* 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2. 技术应用技能

* 具有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

* 具有熟练使用新型办公软件的能力;

* 具有熟练的计算机软硬件安装、升级和维护能力;

*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数据安全防范能力;

* 具有较强的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

* 具有一定的网络安全维护能力;

* 具有一定的从事相近专业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自主创业能力。

3.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见本专业实施方案。

二、适应岗位

* 在各企事业单位等IT部门从事计算机实际操作与维护工作。

* 在企事业单位等IT部门从事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

* 其他相关的工作岗位。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

1.本教学计划设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三部分。其中统设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2.教学计划中所列选修课供地方电大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选用,地方电大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及当地需要自开有针对性的选修课。地方电大自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工作由各省级电大负责。

3.认真完成实训(验)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凡是有实训(验)的课程,必须按照实训(验)教学大纲要求、进度认真完成,学生不论何种原因,没有上实训(验)课的都要补做补考。

4.综合实践环节中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作为专业实践环节,由地方电大组织实施。综合实践环节不得免修。

5.毕业设计安排不少于8周,重点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并尽量选择与现实任务相联系的题目。

6.本专业教学计划中部分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具体见专业实施方案。

四、修业年限与毕业

本专业为课程开放,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中央电大按二年制安排教学计划。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五、教学进程表(附后)

工学科电气信息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管理方向)教学计划进程表

六、课程说明

1.计算机专业指南(专科)

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专科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内容介绍,专业方向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就业前景,计算机专业学习的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与把握。课程内容力图融素质教育于专业学习之中,使学生通过对计算机新技术发展的了解,以及计算机科学领域先驱们的成功业绩与人格魅力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其中:

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网络使用基础,文字处理系统Word,电子表格系统Excel,电子

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网页制作系统FrontPage。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零部件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系统(Word)、电子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的操作与应用。

3.微机系统与维护

本课程5学分,共90学时,开设一学期。其中:

课程主要内容:微机系统概论(系统结构、基本配置),微处理器、内存,计算机主板(结构、维护),机箱和电源,存储设备(软盘、硬盘、移动存储设备),外部设备简介与维护(显示卡、显示器、光盘驱动器、键盘与鼠标、声卡、多媒体适配器、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网络设备使用,微机组装与系统安装、微机系统的维护。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微机系统的组装、外部设备的安装与使用,并初步具有维护微机系统的能力。

4.网站美工设计基础

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其中:

* 网站美工设计基础 2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色彩基础知识(色相、明度、纯度,空间混合概念,色彩搭配,色彩的心理、网页的色彩设计、配色软件的使用等)、平面构成(平面设计构图的形式要素、关系要素,平面设计构图的基本形式、平面设计构图的形式规律,平面设计构图的几种常用的表现方法等)、版式(版式设计的形式法则、网页的版式构成与设计)及创意相关的内容。有关软件工具的使用。

* 网站美工设计基础实训 2学分

主要内容包括:色彩搭配、平面设计构图、网页版式分析与设计、有关软件工具的使用。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色彩观察能力和丰富的色彩感知能力,一般色彩搭配能力。了解平面设计构图与视觉传达的关系,熟悉点、线、面等设计元素的灵活运用,掌握平面设计构图的几种常用的表现方法。培养对优秀网页版式分析模仿的能力。初步掌握有关软件工具的使用。

5.计算机网络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其中:

* 计算机网络2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网络概论(网络实例、定义与功能、分类与组成、拓扑结构),数据通信技术(数据通信和数据通信系统、数据的传输、同步技术、编码和调制、交换技术、多路复用技术:重点波分多路与码分多路、传输介质与通信接口及设备、差错控制技术),网络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为主),局域网技术(基本概念、决定局域网特征的主要技术、以太网技术:以千兆位与万兆位为主、虚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局域网连接设备),网络的互连(基本概念、互连设备、广域网及相关技术:点到点、数字数据网、宽带广域网DWDM/WDM、路由技术等),网络操作系统与网络结构(功能、网络系统的结构、网络服务器的分类、典型网络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2005 Server),网络应用系统的计算模式(概述、网络计算模式的发展、C/S、B/S、新的网络计算模式:网格、对等、普及),Internet及其应用(介绍常用服务的架构、因特网应用的新发展、以及下一代通信网络NGN),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 计算机网络实训2学分

主要内容包括:使用串行接口直连两台计算机,组建小型对等局域网(硬件、软件、网络连通测试、共享资源),组建简单以太网,子网规划与划分,TCP/IP诊断命令的使用,路由器的配置与维护、构建简单的无线局域网,网络安全(代理服务器WinGate、利用SSL实现网络数据传输、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即掌握组装与配置几种简单计算机网络的方法、又比较清晰的了解计算机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各个方向课程奠定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微机系统与维护。

6.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课程主要内容: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与配置、Windows Server 2003网络组建、活动目录的设定和管理、账户与组及组织单位的管理、DHCP与DNS及WINS服务、拨号连接网络与VPN网络、终端服务、远程桌面、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打印机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文件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等。

实训内容: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与配置,用户、组和域的管理,网络服务配置(DNS、DHCP、WINS的配置),打印机服务器的配置、文件服务器的配置等。

本课程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

7.网络应用服务管理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课程主要内容:代理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邮件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Web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视频点播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FTP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OA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服务器的安全性、其它网络服务。

实训内容:代理服务器的配置、邮件服务器的配置、Web服务器的配置、FTP服务器的配置。本课程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8.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课程主要内容:网络运行管理的基本概念,网络综合管理平台(流量管理、网络性能监控和调度、异常事件回溯/日志访问、用户信息管理、外围设备/环境设备监控、安全监控系统、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网络运行管理的层次,网络运行管理的阶段性任务,网络管理规范流程。简单网络运行管理软件的使用,网络综合管理平台案例演示。

网络安全概述(网络安全问题、安全体系结构、安全模型、安全防范体系及设计原则),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对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的攻击与维护(Windows漏洞、常见的攻击手法及防范、入侵检测),网络攻击与防护(黑客、端口扫描、网络监听、拒绝服务攻击、特洛伊木马),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等。实训内容:计算机病毒防治、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下的攻击与防御、防火墙配置、网络安全方案案例分析。

本课程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版权所有:信息部